作者·编者·读者——直面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研讨会在188比分直播: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6-25浏览次数:457


6月22日上午,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主办的“作者编者读者——直面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研讨会”在188比分直播:文科试验楼光启会议中心召开。来自188比分直播:及陕西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编辑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中国价值问题。 


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樊志辉教授主持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介绍。188比分直播:党委副书记刘晓敏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高度肯定了中国价值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哲法学院院长刘林教授代表学院希望各位专家在本次会议上对学院发展多提出宝贵意见,继续关注和关心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的发展;在学术上碰撞思想火花,并祝愿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在能思的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的经历者和思考者。将这种体验和思考概念化、理论化和逻辑化,并以文本的形式公之于世的能思者,便是作者。将文本进行重新创作,并制作成具有知识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的作品,借助媒介变成公共物品的人,就是编者。编者既是作品的“第二作者”也是传播者。个性化的编者,具有作者和编者的双重身份。作者、编者和读者都是作品的研读、理解、领悟和评论者。每个人都有不证自明的资格和能力评论作品;但作者、编者和读者都有义务来关注我们的实际性;阐释、阐发和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的自然观点。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我们的实际性,这是一个创造多种价值并生成各种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祛魅、附魅和返魅的过程。当作者、编者和读者面对共同的生活世界而进行沉思时,一个共同的价值领域和意义世界便招致前来。当我们以学科上的高度和问题上的深度共同探讨这个相互共在的物理世界、相互共通的理知世界、相互共属的情感世界、相互共出的意志世界和相互共生的生活世界时,一个统一的讨论主题便被摆置在面前:当代中国价值问题!搁置争议、各抒己见、凝心聚力、形成共识,是举办此次研讨会的根本宗旨。基于这一根本宗旨,本次研讨会共设计了6个主题单元。

研讨会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袁祖社院长以“人民辩证法适应中国的现代化的价值观”为主题,从“现代化意识的实现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价值发生学核心”“形而上学对价值形而上的遮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识”这三个方面分析国内价值哲学的具体问题,倡导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共建具有国际性视野、生动呈现现代化生活场景的价值思维和理念。《理论探讨》副主编候冬梅老师认为,从文明新形态建构和文明道路选择的层面上去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从普遍意义上批判西方现代性,更要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充分占有的基础上,立足文明互鉴立场,在中国的现实社会条件下,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建构起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以编者的角度出发,希望学界深入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现实主题研究中,推出188比分直播具有实践指向又不停留于现象描述的理论研究成果,使理论结合现实,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去丰富现代性视阈中的价值哲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张媛老师以《文明型发展实践与“后物质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反思》为题,立足价值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发展与文明的合理关系问题。“文明型发展”与“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在于,以文明看待生存,将文明作为发展的底色、灯塔和风向标,进一步明晰人类的真实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发展最合理的方式和方略;主张发展不仅仅是财富的创造,更是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提升。理性、客观地审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命题,有助于我们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物质主义”发展趋向中,准确辨析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更深刻地认识和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确立合理、正当的发展观念与发展方式。《河北学刊》编辑杨程老师以文学和美学的独特视角看待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的问题。启蒙现代性关注公益性和实践性,审美现代性侧重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对理性科学的祛魅,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和冲突构成了现代性发展的基本逻辑和价值取向,共同构筑了走向生命、走向世界的现代性文学。

研讨会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伦理学基本理论与应用伦理学”。188比分直播:哲法学院张自慧教授挖掘中国古代伦理学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通过阐释文、明、文明等概念,揭示“文明以止”的意蕴:华夏民族基于自身的有限性,效法天道制定人道准则,通过“文之以礼乐”,使人类的视听言动“有所止”,以做到行止有度、从容中道、合乎天道。

东北师范大学刘静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责任伦理建构的新维度》为题目,立足康德的责任理论,从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和责任困境、责任伦理建构的新维度、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人工智能时代令我们重新思考的哲学问题:人是什么?“未来人”和“远方的陌生人”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有更包容的“人机共存”责任观,在正义和美德的双重维度下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冯书生编审,紧扣模块主题,讨论作为应用伦理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梳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根据。第一,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力图提供一种符合实际的综合各种道德考量的解决方案恰恰符合马克思的基本诉求:从实践出发,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第二,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来看待,可以解决应用伦理学的碎片化。既要有深刻的沉思,更要有勇敢的行动,乃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研讨会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现代性之于人的精神世界”,由《东南大学学报》徐嘉主编主持。《东南大学学报》徐嘉主编围绕“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观念”这一主题作了发言。徐嘉主编提出,现代性带给人们精神世界最为基础的观念就是“自由和权利”,在自由观念与权利观念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观念——“道德权利”,在此基础上,徐嘉主编进一步指出了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在“道德权利”观念生成与培养中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刘林教授围绕“人的现代性与现代化”这一主题作了发言。刘林教授指出,人的现代化侧重于人的现代性,而人的现代性则是侧重于人的品格素质的表述。进一步地,刘林教授进一步从人的现代性的基本层次、社会系统中的人的现代性、文化系统中的人的现代性三个方面对人的现代性问题作了阐述;《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围绕现代社会中学术期刊的价值作了发言。周小玲副主编指出,学术期刊在“作者·编者·读者”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平台作用,而编者的主要的任务就是面向不同的阅读群体来传播学术成果,进一步地,周小玲副主编就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化与学术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教授围绕“精神世界的人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为主题作了发言。陈忠教授从物性世界、社会世界、精神世界三个方面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问题,人的精神世界也应该以原初的形态来考察复杂的精神世界;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贺敏年老师以“作为自我技术的现代敏感性”为主题作了发言。贺敏年老师认为,理性主体的自我塑造、敏感化过程中的问题性、敏感性战略三个方面构成了理解现代性概念的基本要素,并进行了扩展性讨论。

研讨会第四单元的主题为“从智能社会到智慧社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以“面向新开端的精神生活”为主题作了发言。刘孝廷教授从文明的转向、文明的精神转向、新精神中的信仰三方面对现代文明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信仰在智慧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车玉玲教授以“文明的辩证法: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为主题作了发言;车玉玲教授从现代性文明自身的悖论、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劳动价值问题、未来文明建构的原则三个方面对智慧社会的未来图景与实践进路进行了探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何精华教授以“自适应政府是人机共生的智慧政府模式吗?”为主题作了发言。何精华教授提出,自适应政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人机共生的智慧政府模式的未来展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适应政府能够实时响应社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在人机协同的框架下,政府决策变得更加科学、透明、精准。

研讨会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现代技术的伦理风险与道德责任”,由北京师范大学田海平教授主持并发言。田海平教授从广义价值论的高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新的架构与诠释,认为构建一种广义价值论要对科技发展的价值理念问题、科技伦理的价值原则问题、科技向善的价值塑造问题以及科技实践的价值逻辑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伦理先行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价值基点。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对道德责任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应当反思道德责任的前提须注重伦理风险的应对,而从风险本身再到现代技术的伦理风险这一过程中,现代性的发展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等多方面作用导致归责困境的产生。188比分直播:毛勒堂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从现代性及其内在价值问题、现代性原则与现代价值危机之内在关联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的价值重建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性语境中的价值危机与重建。188比分直播:黄素珍老师从算法正义的视角探讨了算法权利及其伦理规制,强调算法风险本质是伦理风险而非技术风险,并从数字劳动和数据生产领域、公共生活领域以及私人活动领域展开分析论证,并由此引申出作为规制算法权力的伦理框架算法正义。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陈荑馨老师基于实证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的背景下,以护理机器人的伦理问题这一微观视角切入,认为作为一种拟人关怀的人工共情并不包含道德情感道德实践与道德品质,并且这一共情的非道德转向对人的存在本性与关怀关系的本质提出了挑战。

研讨会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现代意义上的好生活”,由《江海学刊》的赵涛主编主持并发言。赵涛主编以当下现实道德状况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道德发展史作梳理,认为美德并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关切现实,学术研究并不能只关注理论更要关注实践,呼应、回应现实、解决问题是当代学者对于建构“好生活”应当努力的方向。188比分直播:樊志辉教授从现代好生活之“好”的三重判准出发,对文明秩序下教化体系中“好”的设定、现代意识形态下的“好”的自我确证以及世俗生活景观下“好”的切身性进行了分析与建构,认为现代的“好生活”,是逾越了传统文化指令的霸权性的自我赋值的生活。188比分直播:何云峰教授基于劳动哲学角度,就“好生活”这一概念本身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历史性,兼有主客观的一种两面性,而好生活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于劳动幸福,并强调劳动性质更加具有决定意义。《探索与争鸣》编辑张蕾结合当前现状和刊物选题,认为好生活的关键在于从外在客观物质指标转向主观内在精神提升。她期待与众多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现代精神世界的变化以及现代意义上的好生活的建构。188比分直播:张晓兰副教授以问题意识为引领,指出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导致主体的幸福感缺失,对这一原因进行分析的一个关键视角在于现代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统治导致人们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并反思意义。188比分直播: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营营老师从中华礼乐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了《诗经》的奠基性地位,并着重阐述了其中的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认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可以更好地指导当下的生活。

晏辉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高度赞扬并对大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会议基于现实但并不止于现实,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怀,深刻展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思想高度。并指出,每个人都是当代中国价值问题的经历者和思考者。作者、编者和读者都有义务来关注实际性,阐释、阐发和表达自己的自然观点。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我们的实际性,是一个创造多种价值并生成各种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祛魅、附魅和返魅的过程。作者、编者和读者作为能思之主体,应当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以学科高度和问题深度共同探讨中国价值问题,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站在各自的学术立场上,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地给予当代中国价值问题以科学沉思和伦理关怀。在表达方式上,抓住了重点、现出了亮点、论出了观点。在研究范式上,体现出了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出了学科上的高度、思考上的深度、交流上的温度。在性质上体现了开放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在品质上,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秉持真诚的伦理精神、关照现实的实践精神。从作者、编者和读者三者合一的视角讨论一个共同的学术题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够产生预期效果。


(供稿、摄影:哲学与法政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